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高志刚)进入9月份,央国企改革步伐明显加快,继船舶和证券行业之后,盐湖产业也拉开并购重组大幕。一系列重磅资产整合事件在资本市场上引起广泛关注,也激发了相关行业板块的市场活跃度。
2024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加大市场化整合重组力度,是改革工作的重头戏。多部门接连发声“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加快并购重组”,尤其是今年4月,新“国九条”明确提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强化资本市场的产权定价和交易功能,拓宽并购融资渠道,丰富并购支付方式。
“两船合并”是此轮央国企重组潮的起点,对于央国企整合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院长罗新宇此前对上证报记者表示,通过并购重组可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实现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公告所称“自9月3日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计算,若不延迟复牌,两家公司应该最晚于9月18日发布具体的重组方案。
“两船合并”走出关键一步
2019年,中船工业集团和中船重工集团联合重组后,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均为中国船舶集团控制的下属上市公司,在船舶制造、维修领域业务重合度较高,构成同业竞争。
2021年6月30日,中国船舶集团出具《关于避免与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同业竞争的承诺函》,承诺于2026年6月30日前,综合运用委托管理、资产重组、股权置换、业务合并等方式,稳妥推进符合注入上市公司的相关资产及业务进行整合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为切实履行上述承诺,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兴装强军主责主业、加快船舶总装业务高质量发展、规范同业竞争、提升上市公司经营质量,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于2024年9月3日同步发布公告称,筹划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事项。这是“南北船”两大集团实现合并五年后,中国船舶集团最大的一次资产整合,标志着中国船舶集团解决船海主业同业竞争迈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
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
经过多年发展深耕,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已经是中国船舶制造业当之无愧的排头兵,是船舶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中国船舶是全球造船龙头企业,以完工载重吨计,全球市占率约11%,也是中国船舶集团下属产能最大、产业链最全、技术实力最强的核心军民船舶上市公司。旗下拥有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广船国际等国际知名造船企业,设计建造能力全面覆盖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
中国重工则是国内领先的舰船研发设计制造企业,旗下拥有大连造船、武昌造船、北海造船等国内顶尖造船企业,以及大连船推、武汉重工等舰船配套企业,主要业务涵盖海洋防务及海洋开发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深海装备及舰船修理改装、舰船配套及机电装备、战略新兴产业等五大板块。
本次重组将整合中国船舶、中国重工的优势科研生产资源和供应链、客户等资源,加速推进中国船舶集团内部核心资产及业务的专业化整合,进一步强化主营业务的顶层协调,有效减少同业竞争,军船业务将更好协同,民船业务有望形成合力,共拓海外市场,实现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有效提升中国船舶的核心竞争力。
行业上行大周期开启
造船业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周期行业,其周期跨度一般为20年至30年。
2021年至2023年,全球航运市场需求稳步增长,景气度显著提升,造船业开启了复苏周期。船舶订单量逐步恢复到2010年前的高水平,新造船价格节节攀升,较最低点已上涨近60%,造船三大指标均逐年增长。
截至2024年6月末,克拉克森新船价格指数升至187.2点,较年初增长3.8%,同比增长9.5%。全球手持船舶订单量达到29126万载重吨,为2016年以来的新高。多项指标显示,全球造船行业已开启新一轮景气周期。
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全球市场份额稳居世界第一。同时,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政策支持船舶工业转型升级需求,全面推动船舶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发展,我国造船行业发展迎来重要机遇。
本次重组完成后,中国船舶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规模、手持船舶订单数均领跑全球,成为世界第一大旗舰型造船上市公司。
展望未来,中国船舶对上证报记者表示,面对历史机遇,中国船舶将持续进一步推进整合中国船舶集团旗下造船企业推荐配资股票,持续推动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助力船舶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的船舶制造企业,成为全球造船业发展的引领力量。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线上配资网观点